古籍修复:匠心妙手修时光 残卷故纸永留香

[百科] 时间:2025-05-29 03:35:11 来源: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线超清 作者:{typename type="name"/} 点击:16次

  修复师轻镊虫蛀书叶

  修复师观察书叶修补细节

  修复师展示修复工具

  修复师观察“苦竹纸浆”样品

  虫蛀严重书叶修复前后对比

  修复师们探讨书叶修补技巧

  五千年的古籍光残中华文明,创造了浩瀚辉煌的修复修古籍文献。古籍修复的匠心卷故意义不言自明。古籍修复,妙手离不开修复师的纸永努力。一个镊子、留香一支毛笔、古籍光残一把排刷、修复修一只喷壶……古籍修复师日复一日埋首在残损的匠心卷故书叶之间,用匠心、妙手技艺和妙手,纸永让古籍重获新生,留香让沉睡的古籍光残历史、文化重焕活力。修复修

  日前,匠心卷故在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里,偌大的办公室格外安静,古籍修复师臧春华和他的同事正伏案忙碌着。

  镊子捏在指尖,游走于残损的书叶间,纸屑被层层揭起……臧春华一边轻轻拨弄着桌案上泛黄的纸叶,一边用毛笔蘸上浆糊,粘补书叶上的缺损部分。在他的巧手下,一张残损的书叶焕发新生。

  一本残损的古籍从开始修复到最后修好入库,大致要经过20多道工序。

  有的古书脆化严重,有的千疮百孔,还有的变色发黄。臧春华说,修补古籍,一招一式极为考究,最需要经验的积累。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风貌,古籍修复一定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“整旧如旧,最少干预”。

  在修复室内的一台电脑前,古籍修复师耿宁正在为古籍配纸。

  修补,需要纸张,所有工序里,最难的是配纸。以往的古籍修复师靠看纸质、摸手感,这需要大量的经验。而科技的加持,有力地解决了配纸这一难题。

  古籍修复不能有一点马虎,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巧,更需要耐心、细心以及高度的责任感。修复师们常年“泡”在图书馆里,为文化的传承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。

  古籍既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,更是城市史脉与传衍的立体记忆。安徽省图书馆是首批“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”。2016年“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安徽传习所”在省图书馆挂牌成立,让这一古老技艺传承得以绵亘不断。(本报记者 赵瑞瑞 通讯员 徐燕 文/图)

  

(责任编辑:{typename type="name"/})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
XML地图